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12月, 2022 起發佈的文章

丘應樺訪歐洲中東

業聚醫療宣佈上市 首間位於科學園醫療器械公司創香港醫療科技新里程

(香港,2022年12月16日)-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舉辦「人才薈萃研討會」(Talent Game On),集合創科行業領袖、園區公司和「明日創科領袖培訓計劃」畢業生,為應對香港創科人才挑戰共商良策。  隨著亞洲和全球各地積極招攬創科人才,香港必須把握自身的多重競爭優勢,構建重要的科研人才網絡,以推動香港作爲國際創科中心的地位。 香港科技園公司主席查毅超表示:「科技園公司致力構建蓬勃的創科生態圈,並積極創造更多新機遇,使香港成為全球和本地創科人才匯聚的樞紐,以實現國家推動香港發展成國際創科中心的願景。政府最近公布的人才政策,對香港在人才爭奪戰中起到推動作用,而我們的首要工作是加强吸納海外人才,同時保留本地人才,並團結不同業界的持份者,將想法變成行動,以應對挑戰。」 香港科技園人才及人力資源總監王秀麗表示:「科技園公司與各持份者保持緊密合作,透過不同的人才培育計劃,在創科生態圈發揮最大的影響力。我們為不同背景、不同領域的人才提供培訓、工作坊以及工作體驗,共同創新並激發新意念,致力構建充滿活力的創科社群。我們必須好好發揮香港在國際舞台上的獨特的優勢,激勵本地和國際人才,令他們了解香港可以成為他們發揮潛能同時取得成功的舞台。」 活動的另一個重點為爐邊會談:「打贏人才戰」,由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與多位業界領袖展開深入討論,出席者包括香港科學院創院院長徐立之教授、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副教授馬桂宜博士、聯想香港及澳門區總經理何一凡女士,以及Lalamove人力資源副總裁暨東南亞地區總經理余浩然先生。一眾講者就行政長官在十月發佈的首份施政報告中提出的一系列人才相關的舉措分享意見,包括設立 (香港,2022年12月22日)-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支持政府公布《香港創 (香港,2022年12月23日)— 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祝賀夥伴公司業聚醫療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業聚醫療」或「集團」)成功於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為本港蓬勃發展的醫療科技產業奠下新里程碑。 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表示:「香港歡迎所有尋找機遇、願意成就未來的創新先鋒。業聚醫療是一個很好的本地孕育的例子,他們善用香港的優勢,以及科技園公司遍及全球的網絡,在過去20年專營創新的心血管介入醫療方案,拯救無數病人和滿足臨床的需求。集團一直堅持設計和製造

科技園歡迎政府公布《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

(香港,2022年12月16日)-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舉辦「人才薈萃研討會」(Talent Game On),集合創科行業領袖、園區公司和「明日創科領袖培訓計劃」畢業生,為應對香港創科人才挑戰共商良策。  隨著亞洲和全球各地積極招攬創科人才,香港必須把握自身的多重競爭優勢,構建重要的科研人才網絡,以推動香港作爲國際創科中心的地位。 香港科技園公司主席查毅超表示:「科技園公司致力構建蓬勃的創科生態圈,並積極創造更多新機遇,使香港成為全球和本地創科人才匯聚的樞紐,以實現國家推動香港發展成國際創科中心的願景。政府最近公布的人才政策,對香港在人才爭奪戰中起到推動作用,而我們的首要工作是加强吸納海外人才,同時保留本地人才,並團結不同業界的持份者,將想法變成行動,以應對挑戰。」 香港科技園人才及人力資源總監王秀麗表示:「科技園公司與各持份者保持緊密合作,透過不同的人才培育計劃,在創科生態圈發揮最大的影響力。我們為不同背景、不同領域的人才提供培訓、工作坊以及工作體驗,共同創新並激發新意念,致力構建充滿活力的創科社群。我們必須好好發揮香港在國際舞台上的獨特的優勢,激勵本地和國際人才,令他們了解香港可以成為他們發揮潛能同時取得成功的舞台。」 活動的另一個重點為爐邊會談:「打贏人才戰」,由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與多位業界領袖展開深入討論,出席者包括香港科學院創院院長徐立之教授、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副教授馬桂宜博士、聯想香港及澳門區總經理何一凡女士,以及Lalamove人力資源副總裁暨東南亞地區總經理余浩然先生。一眾講者就行政長官在十月發佈的首份施政報告中提出的一系列人才相關的舉措分享意見,包括設立 (香港,2022年12月22日)-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支持政府公布《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藍圖),從四大方向、八大重點勾劃出香港未來創科發展總體方向和重點。科技園公司將全力配合藍圖提出的政策,積極與官產學研等各界合作,實現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願景。 科技園公司主席查毅超博士表示:「藍圖為未來五至十年的香港創科發展,制訂了清晰的路徑和策略規劃,我們感到十分鼓舞。藍圖提出完善創科生態圈、推動香港『新型工業化』、壯大創科人才庫、更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等重大舉措,將促進香港發展多元經濟,為本地年輕人帶來優質就業機會,引領香港向前邁進。」 查毅超博士認為,在國

香港科技園公司舉辦「人才薈萃研討會」

(香港,2022年12月16日)-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舉辦「人才薈萃研討會」(Talent Game On),集合創科行業領袖、園區公司和「明日創科領袖培訓計劃」畢業生,為應對香港創科人才挑戰共商良策。  隨著亞洲和全球各地積極招攬創科人才,香港必須把握自身的多重競爭優勢,構建重要的科研人才網絡,以推動香港作爲國際創科中心的地位。 香港科技園公司主席查毅超表示:「科技園公司致力構建蓬勃的創科生態圈,並積極創造更多新機遇,使香港成為全球和本地創科人才匯聚的樞紐,以實現國家推動香港發展成國際創科中心的願景。政府最近公布的人才政策,對香港在人才爭奪戰中起到推動作用,而我們的首要工作是加强吸納海外人才,同時保留本地人才,並團結不同業界的持份者,將想法變成行動,以應對挑戰。」 香港科技園人才及人力資源總監王秀麗表示:「科技園公司與各持份者保持緊密合作,透過不同的人才培育計劃,在創科生態圈發揮最大的影響力。我們為不同背景、不同領域的人才提供培訓、工作坊以及工作體驗,共同創新並激發新意念,致力構建充滿活力的創科社群。我們必須好好發揮香港在國際舞台上的獨特的優勢,激勵本地和國際人才,令他們了解香港可以成為他們發揮潛能同時取得成功的舞台。」 活動的另一個重點為爐邊會談:「打贏人才戰」,由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與多位業界領袖展開深入討論,出席者包括香港科學院創院院長徐立之教授、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副教授馬桂宜博士、聯想香港及澳門區總經理何一凡女士,以及Lalamove人力資源副總裁暨東南亞地區總經理余浩然先生。一眾講者就行政長官在十月發佈的首份施政報告中提出的一系列人才相關的舉措分享意見,包括設立人才專責小組、新的人才引入計劃和加強對STEM教育的推廣等。 是次活動同時舉辦了「明日創科領袖培訓計劃」2020年度畢業典禮。此計劃是科技園公司創科學院的標誌性人才項目,旨在栽培香港新一代創科領袖。今年共有六名畢業的創科菁英完成兩年的培訓計劃,並將繼續投身科技園公司創科生態圈的科技公司,體現了香港在培養和發展創科人才的雄厚實力,能為年輕創科菁英創造發展機遇。 「明日創科領袖培訓計劃」2020年度畢業生楊朗庭分享指:「香港科技園的『明日創科領袖培訓計劃』提供一個理想的平台,讓我在行内領先的眼科製藥公司兆科眼科(Zhaoke Ophthalmology)工作,探索可以影響

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優化

創新科技署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優化措施,包括撤銷聘用本地僱員的要求、延長配額有效期至兩年及擴展至更多新興科技範疇,並在創新科技署署長認為有需要時增添新範疇,以切合本港創新科技發展。   行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公布優化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創科署表示,優化措施將進一步增加計劃的吸引力和彈性,讓在香港進行14個科技範疇研發活動的合資格公司受惠於計劃的確定性和簡化手續,以促進香港的經濟增長和提升整體競爭力。    科技人才入境計劃2018年6月推出,就輸入海外和內地科技人才實施快速處理安排,成功申請的公司會獲發配額以輸入相關人才從事研發工作。   合資格公司可在網上申請。查詢可致電3855 7600或透過電郵聯絡創科署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小組。 http://dlvr.it/Sg2VzD

人才服務窗口線上平台啟用

人才服務窗口線上平台今日投入運作,為外來人才提供一站式電子化服務,便利他們取得各項人才入境計劃的資訊和提交申請。此外,新設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也由即日起接受申請。   政府推出人才服務窗口線上平台,旨在更積極進取地招攬世界各地的人才。用家可於平台瀏覽各類實用資訊,包括香港的優勢和發展機遇、各項人才入境計劃的詳情,以至衣食住行生活資訊。   有意申請來港者可利用平台的人入境計劃分類小工具了解其合資格的入境計劃,並即時通過平台連接入境事務處電子簽證平台遞交申請。隨後的付費、領取簽證等程序同樣可於線上進行。   線上平台也接受世界各地人才的查詢,並提供政府設於各駐內地和海外辦事處的招商引才專組聯絡資料。專組會用好所屬辦事處的聯繫網絡,積極主動招攬人才來港,全力推廣各項人才入境計劃。   領導人才服務窗口的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經政府與社會各界攜手努力,香港克服新冠疫情種種挑戰,在復常之路穩步前進,並向外展示香港已重返國際舞台的中心,現正是香港主動出擊、競逐人才的黃金時機。政府定當全力以赴,全面推進人才服務窗口等一系列搶人才新措施,以補充和豐富香港的人才庫,配合香港未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他說,政府有十足信心達到搶人才指標,即在2023至25年每年通過各項人才入境計劃輸入至少35,000名預計逗留最少12個月的人才。   政府正全力籌設人才服務窗口的實體辦公室,專責制訂人才招攬策略和宣傳,並為到港人才提供更多支援,當局明年年初會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申請所需資源。 http://dlvr.it/Sg27mF

引進辦成立 專責招攬重點企業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記者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政府成立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專責搶企業,提供一條龍服務,由物色、了解目標企業需要到談判條件、為企業制訂具吸引力的特別配套措施,均由引進辦包辦。   陳茂波今日在記者會闡述措施時指,引進辦目標企業的產業範疇包括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數據科學、金融科技、先進製造、新材料和新能源科技等,目前已有企業主動聯絡政府。   他說,經過兩個月廣泛宣傳和籌備,以及與不同業界溝通討論,當局已擬訂首輪目標企業的初步名單。隨着引進辦全面運作,目標名單會持續更新。   他又說,政府在17個內地辦事處和海外經濟貿易辦事處設立招商引才專組,支援引進辦接觸目標企業,不同政策局也會就相關範疇的目標企業提供支援。至於市場及策略方面,政府下周會公布引進重點企業諮詢委員會成員名單。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在記者會上表示,政府已訂立績效指標,在2023年至2025年吸引最少1,130間企業到港開展或擴展業務,為香港帶來經濟效益和直接投資,創造大量就業機會。 http://dlvr.it/Sft5Gc

陳茂波與東盟領事同遊工展會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邀請東南亞國家聯盟五個成員國的駐港總領事到維多利亞公園參觀第56屆工展會,到訪多個參展攤位。   陳茂波今日與菲律賓、印尼、越南、馬來西亞和泰國的總領事和領事館人員,以及商會代表參觀工展會,並即場試食香港地道食品、飲料和東盟國家特色食品。   他會見傳媒時說,工展會是推廣香港產品和品牌的重要年度活動。他期望藉是次機會加強向東盟國家推銷香港的產品,為港商開拓更大發展空間,也希望領事代表團看到東南亞國家的產品在本地擁有潛力龐大的巿場。   陳茂波歡迎更多東盟企業和產品擴大在港營銷和發展,相信有助進一步推動香港和東盟的雙邊貿易。   本屆工展會在社交距離措施進一步放寬後舉行,因此容許試食。陳茂波說,近日新冠個案每天均錄得逾萬宗,但以死亡數字、醫院使用率、輕症和重症比例來看,風險仍可控。過去兩年聽到市民表達意見,期望在工展會試食,當局因此作出回應,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盡量令入場的市民更開心。 http://dlvr.it/SfqWBb

善用香港優勢 拓展大灣區業務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具備便利營商的環境,經濟制度自由開放,資訊科技基建完善,交通網絡四通八達,是國際企業進入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門戶。他鼓勵全球商企充分利用香港橋樑角色,把握在大灣區拓展業務的無限商機。   以下是行政長官李家超12月21日在2022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的視像致辭文本:     尊敬的黃坤明書記(廣東省委書記)、尊敬的賀一誠行政長官(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尊敬的王偉中省長(廣東省省長)、各位企業代表、各位嘉賓︰     大家好。很高興通過視頻,參與2022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這次招商大會由廣東省人民政府,連同澳門和香港兩個特區政府,同步在三地會場推廣大灣區的建設和發展。大會不但展示粵港澳三地政府攜手合作的緊密關係,更是打造全球企業共享機遇的重要平台。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習近平主席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是新時代國家改革開放的重大發展戰略。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在國家發展帶來的歷史機遇下,我們會積極發揮香港引進來、走出去的雙向平台角色,推動區域經濟發展,以香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     香港特區政府非常重視大灣區建設的工作。我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在特區政府成立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由我親自擔任組長,三位司長任副組長,從策略和宏觀角度推進和督導跨局工作。督導組有兩個目的,第一是強化領導力量,由組長和三名副組長形成一加三的頂層領導力量;第二是加強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督導組近日已經召開第一次會議,未來將進一步打通大灣區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強化與內地省市的區域性合作機制,加強大灣區城市之間的高水平合作。     另外,特區政府已成立泛大灣區外來投資聯絡小組,由香港的投資推廣署連同其他大灣區城市的相關部門,共同制定全面的聯合外來投資業務建議,加強協同效應。     聯絡小組去年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在上海舉辦大灣區推介會,吸引超過四萬人通過線上平台參會。今年10月,小組在香港舉辦大灣區投資機遇論壇,推廣大灣區的投資環境及營商優勢。未來,小組將繼續積極舉辦更多聯合推廣活動,向全球投資者說好大灣區故事,讓更多外商了解國家的蓬勃發展及機遇。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具備便利營商的環境,經濟制度自由開放,資訊科技基

專上教育補助金計劃接受申請

教育局公布,2022至23年度自資專上教育提升及啟動補助金計劃即日起接受申請,明年4月13日截止。   計劃旨在資助合資格自資專上院校發展和優化切合市場需要但成本高昂的課程計劃,以及減少院校從學費收回全部裝置費用的需要,從而減輕學生的財政負擔。此外,計劃可助院校更有效發展自身優勢和專精範疇,以加強院校之間的策略性協調。   資助涵蓋全日制經本地評審的本地自資副學位和學士學位課程,包括發展全新課程和優化現有課程。每份建議書的資助上限一般為4,200萬元,自資專上教育委員會會就建議書的可取之處向教育局局長提供意見。   上年度計劃共接獲19份申請,其中四個項目獲批,涉及約1億1,700萬元撥款。獲批項目涵蓋專職醫療、藝術科技、建築管理和供應鏈管理界別,有助應對有關行業殷切的人力需求。局方會與院校保持緊密聯繫,以期善用計劃資源,並盡早推出相關課程。 http://dlvr.it/SfjZp5

首份青年發展藍圖公布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記者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政府公布香港首份青年發展藍圖,勾勒未來長期青年發展工作的理念、願景和方針,提出逾160項支持青年人的措施,包括設立青年專員統籌青年工作,製作青年儀表板,並會再度推出港人首次置業項目。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今日在記者會上闡述青年發展藍圖內容時說,藍圖的願景是培育青年成為愛國愛港、具備國際視野、有抱負、具正向思維的新一代。政府期望可以做到啟發、扶持、擁抱不同背景的青年。   她指,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的青年發展委會將會強化,並把民青局專責青年事務的副秘書長改設為青年專員,加強中央統籌,協調青年工作,促進跨政策局、跨界別協作。當局也會制訂青年儀表板,整合青年相關數據和趨勢,以更好把握青年脈搏。   政府會協助青年把握國家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及一帶一路倡議等策略所帶來的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並增加青年在不同領域的學習、就業和創業機會,以及優化青年福利服務。   麥美娟又說,明白到青年期望擁有自己的空間,政府會再度推出首置項目,以及優化青年宿舍計劃,增加宿位。   當局也會支持青年擔當社會的建設者,提供更多渠道讓青年參與討論公共政策、地方建設,擴大青年委員自薦計劃的委員、委員會數目,並成立青年社區建設委員會、地區青年發展及公民教育委員會,除了委任青年加入,也歡迎青年自薦加入。   藍圖又提出建立青年溝通平台,以期凝聚青年持續參與不同活動和社會服務。其他措施包括開發提供一站式青年發展活動資訊的手機應用程式、加強生涯規劃工作等。   她期望透過藍圖凝聚社會各界力量、與青年攜手,建設能安居樂業、更有希望、更美好的香港,而日後的青年工作也更有系統,不再碎片化。 http://dlvr.it/SfjZk8

特首:相信旅客數字將急升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政府過去一星期大幅放寬防疫限制,相信旅客入境數字將會急升。他指,有信心香港在盛事之都的美名下,更能吸引不同旅客以香港作為旅遊首選地。   以下是行政長官李家超12月18日在新鴻基地產香港單車節的演辭:   彭耀佳主席(香港旅遊發展局主席)、郭炳聯主席(新鴻基地產主席兼董事總經理)、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今日很高興來到香港單車節,見證香港再度舉辦這項全城矚目的盛事,展現香港的活力和非凡魅力。   我知道今日舉辦的香港單車節參與人數達5,000多人,是今年參與人數最高的體育盛事之一。賽事的50公里組及30公里組項目的報名名額,很快在短短兩日已經爆滿,足以證明香港單車節極具吸引力。   雖然今日天氣很寒冷,但沒有影響各位參賽健兒的決心和鬥志。我今日身處這裏,也完全能夠感受各位血脈沸騰,全情投入,相信大家肯定都很享受一邊可以沿賽道欣賞我們不同的風景,又一邊可以馳騁,既享受自然風光,亦可以發揮體能和活力。    主辦單位香港旅遊發展局透過舉辦及宣傳大型活動,全力向世界各地推廣香港作為首選旅遊目的地,我肯定他們的工作。我亦感謝不同的贊助商,尤其是冠名贊助活動的新鴻基地產以及各支持機構,和各位工作人員的參與、支持和全力配合,同心協力把活動舉辦得有聲有色,亦讓我可以與所有市民一同參與及分享一眾健兒辛勤努力訓練之後,得來的成績及喜悅。    香港逐步恢復舉辦多項大型活動,讓我們看見香港已經重返世界舞台。除了香港單車節,香港旅遊發展局將會繼續舉辦多項大型盛事,涵蓋不同節慶、傳統文化、藝術美食、體育盛事等主題,為旅客提供多元化的不同旅遊體驗,讓旅客更加感受到香港的深厚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同時體會中外文化薈萃於香港,這正正就是我們一起要跟旅客說好的香港故事。    過去一星期,政府大幅放寬防疫限制,撤銷黃碼,沒有確診的入境旅客,抵埗後可以立即參與所有正常的活動,跟香港市民一樣,不需掃安心出行,大家進入食肆及酒吧時,因為沒有黃碼的限制,大家的活動也可以開放一點,各位市民都能看到市面活起來、動起來,市民大致上開心了,我也很欣喜。旅客可以在沒有限制下,盡量體驗香港的實際情況。我留意到,整體來說社會的迴響也十分正面。    隨着各項措施因應疫情發展靈活解除,旅客入境數字相信將快速急升,我有信心香港在這個盛事之都的美名下,更會吸引不同旅客,

財政預算案公眾諮詢展開

2023至24年度財政預算案公眾諮詢今日展開,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呼籲市民踴躍提出意見,一同為香港畫出亮麗前景。   陳茂波表示,今年香港經濟面對較大下行壓力,估計收縮3.2%。展望明年,外圍環境仍複雜多變、充滿挑戰,但隨着與內地及國際的聯繫往返逐步復常,本港經濟有望重拾動力。   他說,在制訂2023至24年度財政預算案時,政府一方面要繼續致力穩住和提振經濟,緩減市民和企業的壓力;另一方面也要謀劃香港的長遠發展,並適當配置資源。   市民可通過網站、面書專頁、電郵提交意見,也可致電2810 3768、傳真至2147 5770,又或將意見郵寄至香港添馬添美道2號政府總部24樓財政預算案諮詢支援小組。 http://dlvr.it/SfYKBs

失業率跌至3.7%

政府統計處公布,9月至11月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為3.7%,較8月至10月下跌0.1個百分點;就業不足率同樣下跌0.1個百分點至1.6%。   期內總就業人數增加約8,400人至3,657,000人,總勞動人口3,795,900人,與8月至10月數字大致相若。   失業人數減少約8,500人至138,900人,就業不足人數減少約3,700人至59,700人。   與8月至10月比較,9月至11月期間差不多所有主要經濟行業失業率均下跌,其中地基及上蓋工程業跌幅相對明顯。同期就業不足率方面,下跌主要見於樓房裝飾、修葺及保養業和餐飲服務活動業。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勞工市場繼續改善,短期前景取決於本地經濟活動恢復的步伐,防疫措施進一步放寬及消費券計劃也會有幫助。然而,金融狀況收緊將抵銷部分正面影響。 http://dlvr.it/SfSbB7

金管局公布農曆年換鈔安排

農曆新年將至,金融管理局表示,三間發鈔銀行下月5日至21日提供新鈔和「迎新鈔」兌換服務,配合市民封利是的需要。   「迎新鈔」即雖舊仍簇新的鈔票,適合作封利是之用。   此外,金管局鼓勵市民利用電子支付渠道,包括通過網上或手機銀行使用「轉數快」或其他電子錢包提供的服務派發利是。   為方便市民換鈔,三間發鈔銀行會採取提早營業時間、設立專門換鈔營業時段、提供網上預約服務等安排。 http://dlvr.it/SfSMh5

稅局辦事處分段遷至啟德

位於九龍啟德協調道5號的稅務中心新近落成,稅務局現時位於灣仔稅務大樓的辦事處本月19日至明年5月分階段搬遷至該處,其間計劃到訪的市民須留意各科別及組別的搬遷時間表。   各辦事處的辦公時間和聯絡電話號碼維持不變。市民可盡量使用電子服務處理稅務事宜。   此外,為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和稅務局成立75周年,稅務局本月19日至明年1月31日在稅務中心地下舉辦展覽,展示該局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工作。   查詢搬遷和展覽詳情,可瀏覽網頁或致電24小時自動電話詢問系統187 8088。 http://dlvr.it/SfPDKd

基本利率上調至4.75厘

金融管理局今日宣布,基本利率上調50基點至4.75厘,即時生效。   有關調整因應美國12月14日調高聯邦基金利率的目標區間50基點而作出。   基本利率是用作計算經貼現窗進行回購交易時適用之貼現率的基礎利率。目前定於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限加50基點,或隔夜及一個月香港銀行同業拆息五天移動平均數的平均值,以較高者為準。 http://dlvr.it/SfPDH8

北部都會區督委會舉行首次會議

行政長官李家超先後主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和北部都會區督導委員會的首次會議,全面落實及體現施政報告在不同領域完善治理體系的目標。   李家超今日主持北部都會區督導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他指出,北部都會區可帶來優質生活和經濟活力,同時加強與深圳和大灣區其他城市的融合,對香港未來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委員會將提供高層次政策督導,強化北部都會區發展的治理體系。   他續說,委員會成員應主動推進北部都會區發展,各部門也務須加強統籌協調,在建設中提速、提效和提量。   就相關政策局明年的行動綱領和具體計劃,委員會議定所需行動。其中,政策局要及早制訂產業政策和土地處置方案、提供重點公共設施的亮點建築群建議,也要擬備產業和亮點建築群的土地需求和實施時間表等。   北部都會區發展建設工作目前取得良好進展,督導委員會表示肯定。此外,財政司副司長會率領港方與內地有關部門成立專責小組,定期就北部都會區事宜溝通。   至於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李家超昨日以組長身分召開首次會議,聚焦討論香港對接國家戰略重點和優先推展的政策和項目。   他表示,督導組及其小組會按積極務實、與內地互利共贏的原則,制訂和推行政策措施,促使香港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抓緊國家發展帶來的機遇,並為特區增強發展動能。 http://dlvr.it/SfPDGG

外地收入豁免徵稅新機制下月生效

政府歡迎立法會通過《2022年稅務(修訂)(指明外地收入徵稅)條例草案》,就被動收入在本港引入新的外地收入豁免徵稅機制。該機制下月1日起生效。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表示,新機制秉持香港的地域來源徵稅原則,而且維持香港的稅務競爭力。    《2022年稅務(修訂)(指明外地收入徵稅)條例草案》旨在鞏固香港稅制,使之更有力打擊因雙重不徵稅而帶來的跨境避稅活動,並履行香港在2021年對歐盟所作修訂稅務法例的承諾。   許正宇表示,新機制下,在香港有實質經濟業務的跨國企業實體可繼續就其在香港收取的指明外地被動收入,即利息、股息和處置股份或股權權益的收益,申請稅務豁免。   得自合資格知識產權而在香港收取的外地知識產權收入也可在符合關聯要求的情況下獲得稅務豁免。個人和本地公司不受影響。   外地收入豁免徵稅機制制定經濟實質要求和關聯要求,以防止空殼公司可能濫用香港的稅務安排,以實現就外地被動收入的雙重不徵稅情況。   稅務局已成立專責小組提供技術支援,並將實施一系列便利合規措施,以協助有關納稅人遵守新機制。 http://dlvr.it/SfPD9Y

北部都會區督委會舉行首次會議

行政長官李家超先後主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和北部都會區督導委員會的首次會議,全面落實及體現施政報告在不同領域完善治理體系的目標。   李家超今日主持北部都會區督導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他指出,北部都會區可帶來優質生活和經濟活力,同時加強與深圳和大灣區其他城市的融合,對香港未來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委員會將提供高層次政策督導,強化北部都會區發展的治理體系。   他續說,委員會成員應主動推進北部都會區發展,各部門也務須加強統籌協調,在建設中提速、提效和提量。   就相關政策局明年的行動綱領和具體計劃,委員會議定所需行動。其中,政策局要及早制訂產業政策和土地處置方案、提供重點公共設施的亮點建築群建議,也要擬備產業和亮點建築群的土地需求和實施時間表等。   北部都會區發展建設工作目前取得良好進展,督導委員會表示肯定。此外,財政司副司長會率領港方與內地有關部門成立專責小組,定期就北部都會區事宜溝通。   至於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李家超昨日以組長身分召開首次會議,聚焦討論香港對接國家戰略重點和優先推展的政策和項目。   他表示,督導組及其小組會按積極務實、與內地互利共贏的原則,制訂和推行政策措施,促使香港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抓緊國家發展帶來的機遇,並為特區增強發展動能。 http://dlvr.it/SfP9vD

特首為建造創新博覽會揭幕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在會議展覽中心主持建造創新博覽會2022開幕典禮。博覽會吸引約170間參展商和超過14,000名來自本地、內地和海外機構的業界人士、學生和青年人參與。   一連五天的博覽會由發展局、建造業議會,以及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轄下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合辦,圍繞建造自動化、建造數碼化、建造工業化,以及建造現代化四個主題。   約60名專家、學者、政府代表和企業家就組裝合成建築法、建造數碼化、建造安全與健康、綠色建造在世界建造高峰會和大灣區建造高峰會等會議上作交流。   李家超在開幕禮上致辭時表示,建造業是香港第五大僱主,佔本地生產總值超過4%,未來數年,香港每年建造工程總值預計增長至超過3,000億元。   他指出創新對建造業的重要性,特別提到建造業議會於開幕典禮簽署兩份關於業界創新的合作備忘錄,其一為與住建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合作,以創新建造技術為目標;另一份則與華為合作,推動建造技術交流。   政府不遺餘力在興建公共房屋方面提量、提質、提速、提效,以增加可負擔房屋的供應。李家超提到,發展局將成立統籌組裝合成建築的跨部門督導委員會,加強組裝合成供應鏈,同時致力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建立合作關係。   李家超表示,發展局正與業界就新興技術培育合作,在大專院校和中小學推動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和數學(STEAM)教育,以助建造業培育新一代技術精湛的從業員。 http://dlvr.it/SfL5C3

香港科技園推動新一代教育創新 帶領教育科技初創企業參與學與教博覽2022

(香港,2022年12月7日)— 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帶領15間優秀教育科技初創企業參與學與教博覽2022(博覽會),透過展示新一代創新教學科技,協助學校和教師作好準備,應對全球混合學習模式。 作為亞洲最具規模的學習博覽,博覽會在政府持續推廣STEM教育以及學校與課程進行轉型的基礎上,增強香港作為區域教育樞紐的地位。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的支持下,博覽會是科技園公司一眾傑出企業家展示其學習與教學創新理念的理想平台,透過創新科技推動教育現代化,提升學生技能應對數碼經濟。 教育科技已成為教育轉型的一個基本要素,學生、教師與行政人員紛紛採用新工具、技術和知識以適應新的學習模式。根據國際市場情報研究公司Holon IQ的數據,2021年教育科技領域的集資金額錄得新高,全球風險投資公司共集資了208億美元,是2010年集資額的40倍,顯示教育科技界別正在蓬勃發展。 政府在2022-23年度的財政預算案,除了向教育界撥款1,119億港元,更鼓勵教育工作者探索新科技和開拓新課程,推動STEM教育以及提升教師的能力。參展的15間科技園初創企業組成強大陣容,希望能在本港學校以至教育界激發創新浪潮。科技園展館展示在科技園生態圈孕育的一系列科研成果,從人工智能、機械人技術,到元宇宙應用程式、3D打印技術和沉浸式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學習工具。 香港科技園公司創科培育及企業加速計劃總監王瑩表示:「科技園公司的目標是希望利用創新科技協助各行各業轉型及帶來增長。15間參與學與教博覽2022的初創企業展示它們的教育科技創新方案,向教育界示範轉型的路徑,推動整個教育界邁向現代化,携手共建未來。」 王瑩女士續指:「科技園公司一直致力吸引處於不同階段的優質創科企業及人才加入我們的計劃,把他們的構想轉化為商品或服務,並擴充他們的業務。我們深信教育科技企業可以憑借我們蓬勃發展的創科生態圈,以香港為跳板,進軍大灣區以至其他地區。」 目前約有25間從事教育科技相關的初創企業參與科技園公司創科培育計劃,為各級教育、生涯規劃,以至航空和建築等特定行業提供解決方案。科技園公司一直致力為科技初創企業提供支援,幫助初創企業加速科技研發,協助他們聯繫亞洲各地的教育界領袖,以至商業夥伴和業界推動者。今年博覽會更加入大灣區作活動主題,突顯為教育科技初創企業,以及香港作為區域教育樞紐而增加的發展機遇。

政府擬明年調整過海隧道收費

西區海底隧道的專營權明年8月1日屆滿。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表示,政府建議藉着收回西隧的契機,調整過海隧道收費以處理過海隧道擠塞問題。   因應諮詢收集的意見,私家車西隧收費水平調低20%至60元,紅磡海底隧道、東區海底隧道一併調至30元。三條過海隧道的士收費則建議全日劃一收取25元。   他指,收窄三條過海隧道收費差距旨在積極回應公眾期望,同時避免引發大量額外車流,以保持整體過海交通量與現時相若。當局預期部分駕駛人士有較大意願根據目的地選擇隧道,有助減少繞路,以及減輕紅隧和東隧的壓力。   以下是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12月6日在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特別會議就過海隧道的擬議收費方案的開場發言全文:   主席:   西區海底隧道的專營權將於2023年8月1日屆滿。政府建議藉着收回西隧的契機,調整過海隧道收費以處理過海隧道擠塞問題。今日,我們會向大家簡介建議的收費方案。   香港地少人多,過海交通擠塞是政府一直想方設法處理的問題。同時,過海車輛數目在近十年持續上升,令過海交通擠塞情況不斷惡化。藉着收回西隧,我們希望透過調整過海隧道收費的水平和架構,達到兩個目的:   (一)理順過海交通,善用隧道容量;以及 (二)改變出行習慣,遏抑過海交通的需求。   我們認為應以務實的態度,以分兩步走的策略。   政府因應諮詢所收集的資料和意見,先行第一步調整過海流量大但載客量低的私家車的收費水平,將西隧調低20%至60元,而紅磡海底隧道、東區海底隧道一起調至30元。此外,我們建議劃一三條過海隧道的士收費。就調節交通的效用而言,這方案有兩個重點:第一是收窄三條過海隧道收費差距。政府積極回應公眾期望之餘,同時需避免引發大量額外車流,所以在下調西隧收費至60元的同時,也適度上調紅隧和東隧的收費,以保持整體過海交通量與現時相若。私家車西隧和紅隧的差距會由現時55元,收窄至30元。我們預期會有部分的駕駛人士,有較大的意願因應目的地而選擇隧道,有助減少繞路,以及減輕紅隧和東隧的壓力。   第二是劃一過海的士收費。我們建議對使用任何一條過海隧道的過海的士,全日劃一收取25元的隧道費。與目前的附加費安排一樣,過海的士乘客需要支付去程及回程隧道費,即共50元。在繁忙時段,的士佔過海隧道車流超過10%,我們的方案可減少的士繞路使用收費較低的隧道回程,對減輕這兩

香港科技園公司與Saltagen Ventures簽署共同培育合作協議 引領國際初創走進大灣區

(香港,2022年11月30日) – 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今日宣佈與專注加拿大的風險投資公司Saltagen Ventures成為共同培育策略夥伴,協助具潛力的國際初創企業把業務拓展至香港、大灣區及海外。 在生命科學初創企業方面擁有良好往績的Saltagen Ventures將與科技園公司合作,引入一系列正於初期至中期融資階段的企業。共同培育計劃旨在為香港帶來一批表現出色並專注在生物科技與及其他高科技領域,如環境、社會責任及管治、先進材料、教育科技和人工智能的企業。 作為香港最大的科技生態圈,科技園公司至今已協助數百家優秀的初創企業,於過去五年籌集超過 802 億港元的資金,加速企業成長。此外,在2021至2022財政年度期間,參與科技園公司企業加速計劃的初創公司總估值不但躍升250%,相比去年同期企業累計籌集資金金額更增加一倍。科技園公司一直致力與全球業界、投資、研發以及學術界的領導者合作,藉此進一步提升香港的科研實力,並作為企業進軍環球的跳板。與Saltagen Ventures的合作,亦是科技園公司一連串共同培育計劃的最新成果。憑藉香港蓬勃發展的生物科技市場,以及作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集資中心,此次共同培育合作夥伴計劃亦是對科技園公司打造香港成為充滿活力的生物科技生態圈的影響力及工作的認同。 香港科學園公司創科培育計劃及企業加速計劃總監王瑩女士表示:「我們與國際級的Saltagen Ventures推出共同培育計劃,足證香港在全球創科發展中的獨特地位正持續提升,能夠協助國際初創企業跨越國界,拓展全球商機。隨著多間種子輪和A輪初創公司落戶科學園,不但突顯科技園創科生態圈的雄厚實力,更向全球展示香港已復常,是大灣區、亞洲以至全球高增長科技機遇的理想起點。」 Saltagen Ventures執行合夥人馮尚賢表示:「我們很高興與香港科技園公司簽署這項共同培育協議,合作培育和引進全球具前景的初創企業,擴展他們在亞洲的業務。我們將繼續運用本身獨有的跨太平洋網絡,以及在變革性生命科學技術領域的投資優勢,為香港的創科生態圈帶來更多北美洲初創企業的開創性技術。」 計劃會為合資格的海外初創企業提供各種支援,包括業務發展、諮詢和培訓服務以及導師指導;參與的企業家將建構概念及進行驗證。初創企業不但能受惠於Saltagen Ventures投放的資金以及其國際商業網絡,更可以

政府發表保險業發展策略藍圖

政府今日發表香港保險業的發展策略藍圖,闡述政府的願景和使命,以及具針對性的政策措施,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風險管理中心和成熟完備的保險樞紐定位。   政府將與保險業監管局和市場持份者緊密合作,以實現發展策略藍圖。   發展香港保險業的願景和使命包括,加強香港作為國際風險管理中心的競爭優勢;推行政策措施和法例,以助香港保險業開拓市場;推動長期業務和一般業務均衡發展;善用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並把握雙循環策略的契機,促進保險業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及釋放保險的社會價值,為市民提供完善的風險管理和管控方案。   策略藍圖提到,粵港澳大灣區是香港以內循環推廣者角色,參與雙循環策略的理想切入點。當局正爭取於南沙、前海等地成立保險售後服務中心,並進一步研究實現連接內地與香港保險市場的可行模式。 外循環方面,政府去年3月實施更完善的法律框架,使香港的集團監管走在世界前沿,當局也會致力說明香港是保險集團作為營運總部的最佳選擇。當局正推行工作,以期於2024年實施風險為本資本制度。   此外,當局期望以健全發展保險業為重心,建構豐富多元的環球風險管理中心。   政府指出,發展香港保險業有賴與內地和國際市場互聯互通、吸納外來專才和培養現有人才、科技應用,以及數據可及性。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保險業在香港金融市場發揮獨特和重要作用。環球市場參與者正因應疫情和地緣政治局勢重新評估並調整其風險管理優次,目前正是政府公布策略藍圖的適當時機,闡述政府發展保險業的願景和方向,把握國家雙循環發展策略的契機,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表示,有信心在政府、保監局和市場持份者的共同努力下,推動保險業創新高峰。 http://dlvr.it/SdrxY8

11月樓宇買賣跌16.4%

土地註冊處公布,11月樓宇買賣合約共3,713份,按月跌16.4%,按年跌48.7%;合約總值302億元,按月跌7.7%,按年跌52%。   其中,住宅樓宇買賣合約佔2,731份,按月跌13.2%,按年跌49.5%;合約總值259億元,按月跌4.8%,按年跌49.6%。   月內市民查冊416,593次,按月跌1.7%,按年跌11.4%。 http://dlvr.it/SdjnWF